征服君士坦丁堡

2019年3月6日

征服君士坦丁堡

穆斯林等待了八个多世纪,才盼望着征服君士坦丁堡的预言得以实现。这是一个弥足珍贵的梦想,一个萦绕在领导者和征服者心头的殷切期盼,它的火焰从未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消逝。它始终是一个燃烧的目标,激起人们强烈的渴望,最终征服了他们,以至于征服者会成为先知赞颂的对象,先知曾说:“君士坦丁堡必将被征服。这将是一位多么杰出的领导者,这将是一支多么优秀的军队。”

君士坦丁堡的地位
君士坦丁堡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城市之一。它由拜占庭皇帝君士坦丁一世于公元330年建立。它在全球享有独特的地位,以至于有人这样评价它:“如果世界是一个王国,那么君士坦丁堡将是最适合作为其首都的城市。”
君士坦丁堡地处要塞要地,自然条件优越,拥有伟大城市应有的优良品质。它东临博斯普鲁斯海峡,西临马尔马拉海,南临马尔马拉海,两岸各有一道城墙环绕。西岸与欧洲大陆相连,由两道长约四英里的城墙守护,从马尔马拉海沿岸一直延伸到金角湾。内墙高约四十英尺,由六十英尺高的塔楼支撑,每座塔楼之间的距离约为一百八十英尺。
外墙高25英尺,也建有与第一道城墙类似的塔楼。两道城墙之间有50至60英尺宽的空间。守护着城市东北侧的金角湾水域被一条巨大的铁链封锁,铁链两端延伸至加拉塔城墙和君士坦丁堡城墙之间的入口处。奥斯曼历史学家记载,被围困城市的守军人数高达四万。

征服军的准备
父亲去世后,苏丹穆罕默德二世开始着手彻底征服巴尔干半岛剩余的土地和君士坦丁堡,以便将其所有领地连接起来,避免任何敌对势力或虚伪的朋友的侵扰。最初,他竭尽全力增强奥斯曼军队的人力,使其人数达到近二十五万,这在当时各国军队中堪称庞大。他还特别注重训练这些部队掌握各种格斗技巧和武器,使他们能够胜任预期中的大规模入侵。征服者还精心培养他们的道德素质,向他们灌输圣战精神,并提醒他们先知穆罕默德对征服君士坦丁堡的军队的赞美,并希望他们能够成为圣训中所预言的那支军队。艾哈迈德·伊本·汉百勒的《穆斯纳德》中提到:阿卜杜拉·伊本·穆罕默德·伊本·阿比·沙伊巴告诉我们,我是听阿卜杜拉·伊本·穆罕默德·伊本·阿比·沙伊巴说的:扎伊德·伊本·胡巴布向我们叙述,瓦利德·伊本·穆吉拉赫·马阿菲里向我叙述,阿卜杜拉·伊本·比什尔·哈塞米根据他父亲的口吻告诉我,他听到先知(愿真主保佑他并赐予他平安)说:“君士坦丁堡将被征服,它的指挥官将是多么出色的指挥官,那支军队将是一支多么优秀的军队。” 了解这段圣训给了他们无与伦比的道德力量和勇气,士兵中学者的传播对增强他们的决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鲁梅利堡垒
在征服君士坦丁堡之前,苏丹曾试图加固博斯普鲁斯海峡,以阻止特拉布宗王国的增援。为此,他在海峡欧洲一侧最窄处修建了一座城堡,与巴耶济德苏丹统治时期在亚洲一侧修建的城堡相对。拜占庭皇帝得知此事后,派遣使者前往苏丹,表示愿意向他缴纳贡金,具体金额由苏丹决定。拜占庭皇帝拒绝了这一请求,并坚持修建,因为他深知该地点的军事重要性。最终,一座高达82米的坚固城堡竣工,被命名为“鲁梅利堡垒”。两座城堡如今彼此相对,仅相距660米。他们控制着博斯普鲁斯海峡东侧至西侧的船只通道,他们的大炮可以阻止任何船只从东部地区(例如特拉布宗王国和其他能够在需要时支援君士坦丁堡的地方)抵达君士坦丁堡。苏丹还对每艘经过要塞内奥斯曼大炮射程的船只征收通行费。有一艘威尼斯船只在奥斯曼人多次发出信号后仍拒绝停船,仅用一炮就被击沉。

大炮制造和舰队建设
苏丹特别重视组装攻占君士坦丁堡所需的武器,其中尤以大炮尤为重要。他聘请了一位名叫乌尔班的匈牙利工程师,他是一位火炮制造大师。乌尔班热情地欢迎他,并为他提供了一切必要的财力、物力和人力。这位工程师能够设计和制造几门巨型火炮,其中最著名的是著名的“苏丹大炮”,据说它重达数百吨,需要数百头牛才能拖动。苏丹亲自监督这些大炮的建造和测试。
除了这些准备之外,征服者还特别关注奥斯曼帝国的舰队,加强其实力并为其提供各种舰船,使其能够参与攻打君士坦丁堡的行动。君士坦丁堡这座海滨城市的围攻离不开海军的参与。据报道,为此次任务准备的舰船数量为一百八十艘,而另一些人则声称数量超过四百艘。

缔结条约
在攻打君士坦丁堡之前,这位征服者努力与众多敌人缔结条约,以便集中兵力对付一个敌人。他与加拉塔公国缔结了条约,该公国位于君士坦丁堡东部,与君士坦丁堡隔金角湾相望。他还与两个相邻的欧洲酋长国热那亚和威尼斯缔结了条约。然而,当君士坦丁堡真正被攻打时,这些条约并未生效,因为来自这些城市和其他城市的军队纷纷抵达参与保卫君士坦丁堡的行动。

拜占庭皇帝的地位
与此同时,当苏丹准备征服时,拜占庭皇帝拼命劝阻他,他向苏丹提供金钱和各种礼物,并试图贿赂他的一些顾问来影响他的决定。然而,苏丹决心执行他的计划,这些事情并没有阻止他实现目标。当拜占庭皇帝看到苏丹实现目标的坚定决心时,他向欧洲各国和城市寻求援助,并以天主教会领袖教皇为首。当时,以君士坦丁堡为首的拜占庭帝国的教会与东正教教会结盟,两者之间存在着强烈的敌意。皇帝被迫奉承教皇,与教皇亲近,并向教皇表明他愿意致力于统一东西方教会,而当时东正教并不愿意这样做。教皇随后派遣代表前往君士坦丁堡,在圣索菲亚大教堂布道,召见教皇,并宣布两大教会合并。这激怒了城内的东正教民众,并促使他们发起反对天主教与帝国联合行动的运动。一些东正教领袖甚至表示:“我宁愿在拜占庭的土地上看到土耳其头巾,也不愿看到拉丁帽子。”

迁往君士坦丁堡
苏丹试图寻找战争的借口,他很快找到了这个借口:奥斯曼士兵袭击了一些罗马村庄,而这些村庄为了自卫,双方都有人阵亡。苏丹在埃迪尔内和君士坦丁堡之间铺设了道路,以便将巨型火炮运送到君士坦丁堡。在军队的保护下,火炮在两个月内从埃迪尔内运到了君士坦丁堡附近。在征服者亲自率领的奥斯曼军队于伊斯兰历857年4月26日星期四(公元1453年4月6日)抵达君士坦丁堡郊区。他召集了大约二十五万名士兵,即二十五万人。他向士兵们发表了强有力的布道,敦促他们参加圣战,要么胜利,要么殉道。他提醒他们,面对困境,要勇于牺牲,要懂得战斗的真谛。他向他们宣读了《古兰经》中鼓励这种做法的经文。他还提到了先知的圣训,这些圣训预示着君士坦丁堡的征服,赞扬了征服者及其统帅的英勇,以及这场征服为伊斯兰教和穆斯林带来的荣耀。军队立即开始赞美、颂扬和祈祷。
于是,苏丹率领士兵在陆地上,舰队在海上围攻君士坦丁堡。他在城周围设置了十四座炮台,并安置了乌尔班制造的大型火炮,据说这些火炮可以发射一英里外的巨型石弹。围城期间,阿布·阿尤布·安萨里的陵墓被发现。他在伊斯兰历52年围攻君士坦丁堡时殉难,当时正值穆阿维叶·本·阿比·苏富扬·伍马维统治时期。

拜占庭抵抗
当时,拜占庭人用粗铁链封锁了君士坦丁堡港口的入口,阻止奥斯曼帝国的船只抵达金角湾。他们甚至摧毁了所有试图靠近的船只。然而,奥斯曼帝国的舰队还是成功占领了马尔马拉海的王子群岛。
罗马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向欧洲求援。热那亚人响应,派遣五艘战船,由热那亚指挥官朱斯蒂尼亚尼指挥,随行的还有来自欧洲各国的700名志愿军。朱斯蒂尼亚尼率领战船抵达君士坦丁堡,意图进入港口,但遭到奥斯曼帝国战船的拦截,并于伊斯兰历857年4月11日(公元1453年4月21日)爆发了一场大规模战役。战役以朱斯蒂尼亚尼的胜利告终,围城者拆除了铁链,并在欧洲战船通过后重新装上,朱斯蒂尼亚尼得以进入港口。奥斯曼帝国海军试图绕过控制金角湾入口的巨大铁链,直抵穆斯林战船。他们向欧洲和拜占庭战船开火,但最初失败,这大大鼓舞了守城军的士气。

舰队经陆路转移,封锁完成。
苏丹开始思考如何将他的船只运进港口,从而完成海陆联合围攻。一个奇特的想法浮现在他脑海中:将船只运到陆地上,这样它们就能穿过为阻止船只而设置的铁链。这个奇特的主意是:在几个小时内将地面平整,然后运来涂抹油脂的木板,并将其放置在铺好的道路上,以便船只滑行和拖行。这样,大约七十艘船只得以运输到金角湾,出其不意地将拜占庭人送至金角湾。
4月22日清晨,城中居民醒来,发现奥斯曼帝国的船只已控制了水路。君士坦丁堡守军与奥斯曼士兵之间不再有水障。一位拜占庭历史学家表达了他们对这一壮举的惊叹,说道:“我们从未见过或听说过如此神奇的事情。征服者穆罕默德将大地化为海洋,他的战船航行于山顶而非海浪之上。在这一壮举中,穆罕默德二世超越了亚历山大大帝。” 被围困的民众意识到奥斯曼帝国的胜利已成定局,但他们的决心并未因此动摇。相反,他们更加坚定了誓死保卫这座城市的决心。伊斯兰历857年5月15日(公元1453年5月24日),苏丹穆罕默德致函君士坦丁皇帝,呼吁他投降,不得流血。他承诺保证他本人、家人、幕僚以及所有想去任何地方的城中居民的安全,避免城中发生流血冲突,并保证他们不会受到任何伤害。他让他们选择留在城中还是离开。信函送达皇帝后,他召集顾问,向他们汇报了此事。一些人倾向于投降,而另一些人则坚持誓死保卫这座城市。皇帝倾向于那些主张战斗到最后一刻的人的意见。皇帝回信给征服者的信使,信中写道:“感谢上帝,苏丹倾向于和平,他愿意向苏丹进贡。至于君士坦丁堡,他已宣誓誓死保卫。他要么保住王位,要么葬于城墙之下。” 信到达征服者手中时,他说道:“好吧,很快我就能在君士坦丁堡拥有王位或安葬于此。”

征服君士坦丁堡
周二黎明,即回历857年5月20日(即公元1453年5月29日),奥斯曼帝国苏丹已做好最后的准备,部署兵力,在金门前集结了约10万名战士。他调集了5万军队部署在左翼,苏丹本人则与禁卫军驻扎在中央。70艘战舰集结在港口,海陆空联攻势一触即发。战火愈演愈烈,炮声震耳欲聋,人心惶惶。士兵们高呼“真主至大”,其回声在数英里外都能听到。守城者倾尽全力保卫城市。仅仅一个小时,外墙前的堑壕就已堆满了数千具尸体。
在这场疯狂的进攻中,查士丁尼的手臂和大腿受伤,血流不止。尽管皇帝恳求他留下,因为他在保卫城池时英勇善战,技艺高超,他还是撤退接受治疗。奥斯曼人加倍努力,将云梯猛地推向城墙,丝毫不顾及即将吞噬他们的死亡。一队禁卫军跳上墙顶,战士们紧随其后,箭矢射穿他们的身体。但这无济于事,奥斯曼人最终涌入城内。奥斯曼舰队成功解开了海湾入口处的铁链。奥斯曼人涌入城中,城中一片恐慌,守军四处逃窜。进攻开始仅三个小时后,这座雄伟的城市就落入了征服者的脚下。苏丹中午入城,发现士兵们正忙于抢劫等活动。他下令严防任何侵略,城内立即恢复了安全。

穆罕默德·法提赫在麦地那
征服者穆罕默德凯旋入城后,下马匍匐,向真主表达谢意,感谢他所赐予的胜利和成功。随后,他前往圣索菲亚大教堂,拜占庭民众和僧侣们聚集于此。当他接近教堂大门时,教堂内的基督徒们惊恐万分。一位僧侣为他打开大门,于是他请求僧侣安抚民众,让他们安心回家。民众终于安心,一些僧侣躲藏在教堂地下室里。当他们看到征服者的宽容和宽恕时,他们纷纷走出来,宣布皈依伊斯兰教。征服者随后下令在教堂内宣礼祈祷,宣布其为清真寺。苏丹赋予基督徒举行宗教仪式和选择宗教领袖的自由,并赋予宗教领袖审理民事案件的权力。他还赋予其他省份的教士这项权利,但同时又对所有人征收吉兹亚税。随后,他召集基督教神职人员选举了一位牧首。他们选择了乔治·库尔提修斯·斯考里乌斯,并将城中一半的教堂交给他们,另一半则指定为穆斯林的清真寺。彻底征服伊斯坦布尔后,苏丹穆罕默德迁都至此,并将其更名为“伊斯坦布尔”,意为“伊斯兰的宝座”或“伊斯兰之城”。征服之后,苏丹穆罕默德被授予“征服者”苏丹穆罕默德的称号。

我们为何伟大
摘自塔默·巴德尔 (Tamer Badr) 所著《难忘的日子》 

zh_CNZH